黄巢的菊花诗:一场秋天的“花”样革命

说到黄巢,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他那个“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霸气场面。没错,这位唐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不仅在战场上威风凛凛,还写了两首关于菊花的诗,把这小小的花朵写得比刀枪还厉害。你可能会问:菊花不就是秋天开的那玩意儿吗?怎么到了黄巢手里,就成了革命的象征?别急,咱们慢慢聊。

黄巢菊花诗两首 《咏菊》黄巢

首先,黄巢的菊花诗可不是普通的赏花诗。你看那些文人墨客写的菊花诗,大多是什么“秋菊有佳色”、“采菊东篱下”之类的,充满了闲情逸致。但黄巢不一样,他的菊花诗里充满了杀气。比如那句“满城尽带黄金甲”,表面上是在说菊花金黄一片,实际上是在暗示自己带领的起义军像菊花一样遍布长安城,准备大干一场。这哪里是赏花啊?分明是在搞军事动员!

而且,黄巢的菊花诗还有一个特点:他特别喜欢用“黄金甲”这个词。你想想看,黄金甲是什么?那是古代将军穿的铠甲啊!黄巢把菊花比作黄金甲,意思就是说这些小小的花朵就像他手下的士兵一样威武雄壮。这种比喻真是绝了!难怪有人说黄巢的菊花诗是“花中有刀”、“香里有剑”。看来这位起义军领袖不仅会打仗,还会玩文字游戏呢!

菊花的逆袭:从文人雅士到起义军领袖的心头好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点疑惑:为什么黄巢会选择菊花作为自己的象征呢?其实这背后还有一段有趣的历史故事。大家都知道,菊花在古代文人眼里可是个高雅的东西。陶渊明不是有句名言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瞧瞧这境界多高!但到了黄巢这儿,菊花的形象就彻底变了味儿。

黄巢可不是什么文人雅士,他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啊!在他的眼里,菊花不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东西了。相反,他认为菊花是一种很接地气的植物——秋天开、耐寒、生命力顽强。这不正好符合他带领的农民起义军的气质吗?所以他把菊花当成了自己的象征物也就不足为奇了。

更有意思的是,黄巢还把菊花的形象和自己的政治理想结合了起来。他在诗里写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注意这个‘八’字哦)……我花开后百花杀”——听听这口气多狂!表面上是说等到秋天来了其他花都凋谢了只有我的花还在开但实际上是在暗示自己要推翻唐朝建立新政权呢!这种借物言志的手法真是让人拍案叫绝啊!

从文学到历史:黄巢与他的两首菊花诗

最后咱们再聊聊这两首诗对后世的影响吧!虽然现在提起黄巢大家更多想到的是他那个起义军领袖的身份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这两首关于菊花的诗确实给中国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甚至可以说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呢!以前写菊花的都是些文人墨客但现在有了黄巢这个先例以后谁还敢小看这些小小的花朵呢?说不定哪天又冒出个什么起义军领袖也来写几首关于其他植物的诗呢(笑)!

而且从历史角度来看这两首诗也很有意思——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局势更展现了作者本人的性格特点和政治抱负可以说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了(虽然有点暴力倾向)……所以如果你对唐朝末年的历史感兴趣不妨去读读这两首诗保证让你大开眼界哦(当然前提是你能接受那种血腥暴力的画面感)……总之不管怎么说这两首关于菊花的诗都值得我们好好品味一番……毕竟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花朵竟然能引发这么大的历史波澜呢?(笑)……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吧下次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更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哦(挥手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