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的“霸王”梦,从一开始就有点“霸”过头了

项羽,这位楚汉争霸中的“霸王”,从一开始就给人一种“我就是天下第一”的感觉。他的确有这个资本,力能扛鼎,勇冠三军,打起仗来像开了挂一样。可是,这位“霸王”有个小毛病——太自信了。自信是好事,但自信到觉得自己无所不能,那就有点危险了。

项羽败于刘邦的根本原因是

项羽的自信让他看不起刘邦这个“小混混”。在他眼里,刘邦就是个乡下来的土包子,根本不配跟他争天下。可问题是,刘邦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他懂得一个道理:打仗不是光靠蛮力就能赢的。项羽的“霸王”梦,从一开始就有点“霸”过头了,他以为自己天下无敌,结果却忽略了身边那些真正能帮他的人。

项羽的用人之道:要么听我的,要么滚蛋

说到用人之道,项羽和刘邦简直是两个极端。刘邦是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主儿,而项羽则是“要么听我的、要么滚蛋”的典型代表。项羽手下有不少能人异士,比如范增这样的谋士,可项羽就是不愿意听他们的建议。范增给他出了不少好主意,可项羽总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更牛逼。

结果呢?范增气得直接撂挑子不干了。你想想,连范增这样的大才都留不住,其他人还敢说什么?项羽的用人之道就是:我说了算!你们都得听我的!这种霸道作风在战场上或许还能管用一时半会儿,但在治理天下、笼络人心上就显得太幼稚了。刘邦就不一样了,他懂得放权、懂得听取别人的意见。你可以说刘邦是个“老狐狸”,但人家就是能用对人、做对事。

项羽的感情用事:爱情与江山的抉择

最后说说项羽的感情用事吧。这位“霸王”不仅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在感情上也相当投入——尤其是对虞姬的那份深情厚谊。虞姬是他的红颜知己、精神支柱,可问题是:打天下的时候带着这么重的感情包袱真的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项羽在垓下之战时被刘邦围困得走投无路了还念念不忘虞姬——这固然感人至深但也暴露了他感情用事的弱点:他把个人感情看得比江山社稷还重!相比之下刘邦就理智多了——该打仗时打仗该称帝时称帝丝毫不拖泥带水!你说这俩人谁更适合当皇帝?答案不言自明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