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喜欢黑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历史的“网红”,黑料的“宝库”
你知道吗?《三国演义》就像是一个历史界的“网红”,每天都有无数人围观、讨论,甚至吐槽。但问题是,这个“网红”的过去有点复杂,黑料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从刘备的“仁义”到曹操的“奸诈”,再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几乎每个角色都有人黑。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大家总喜欢黑《三国演义》呢?其实,这跟它的“人设”有很大关系。
首先,《三国演义》本身就是一部充满了戏剧性和夸张的小说。它把历史人物塑造成了超级英雄和反派角色,刘备是仁义的化身,曹操是奸诈的代表,诸葛亮则是智慧的象征。这种极端化的塑造让读者很容易产生反感情绪——谁喜欢整天被灌输“好人就是好得不得了,坏人就是坏得透顶”呢?于是,大家开始从各个角度挑刺:刘备是不是太虚伪了?曹操是不是被冤枉了?诸葛亮是不是有点神棍?这种逆反心理让《三国演义》成了黑料的“宝库”。
其次,现代人的价值观和古代人的价值观有很大的不同。在古代,忠诚、仁义、礼智信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注重个人主义和自由意志。所以,当现代人看到《三国演义》中那些为了忠诚而牺牲个人幸福的故事时,难免会觉得有些过时甚至荒谬。比如关羽为了刘备可以放弃一切荣华富贵,这在现代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牺牲精神。于是乎,大家开始质疑这些角色的行为动机:他们真的那么高尚吗?还是只是被作者强行拔高了?这种价值观的冲突也成了黑《三国演义》的一个重要原因。
历史与小说的混淆:真相与虚构的博弈
另一个让人忍不住想黑《三国演义》的原因是它把历史和小说的界限搞得太模糊了。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部小说,但它却总是打着历史的旗号来吸引读者。你想想看:如果一个故事告诉你这是纯属虚构的娱乐作品,那大家可能也就一笑而过了;但如果它告诉你这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那问题就来了!你会不自觉地用历史的尺度去衡量它、批判它。
比如赤壁之战中的草船借箭、空城计这些情节——明明就是作者罗贯中为了增加戏剧效果而编出来的桥段嘛!但很多人却把这些情节当成真实的历史事件来讨论、分析甚至批评。结果呢?当然是越分析越觉得不对劲啊!于是乎大家就开始吐槽:这哪是历史啊?这分明就是玄幻小说嘛!这种对历史与小说混淆不清的态度让《三国演义》成了众矢之的——谁让它非要装成历史的模样呢?
而且别忘了还有那些被过度美化的角色们!诸葛亮被塑造成了一个无所不能的神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简直比超人还厉害!但问题是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并没有这么神啊!他也有失败的时候、也有决策失误的时候……可是在小说里这些都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或者美化了——这不是误导读者吗?于是乎大家就开始质疑:这到底是写历史还是写神话啊?这种对真实与虚构界限不清的处理方式也让很多人忍不住要黑上一把。
网络时代的狂欢:吐槽成为一种文化
最后我们不得不提到网络时代对《三国演义》吐槽文化的推波助澜作用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自己对任何事物的看法——包括对经典名著《三国演义》的吐槽和批评!而且由于这部作品本身就充满了争议性和话题性所以更容易引发大家的讨论热情和参与欲望!于是乎各种段子手、UP主纷纷加入到这场吐槽狂欢中来——从刘备卖草鞋到曹操杀吕伯奢再到诸葛亮摆空城计……几乎每个情节都能被拿出来调侃一番!
更搞笑的是在这种全民吐槽氛围下连一些原本并不打算参与讨论的人也被卷入其中了——毕竟谁能抵挡得住朋友圈里那些关于三国的搞笑段子和表情包呢?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起这部作品来并且加入到吐槽大军中来……可以说在网络时代里吐槽已经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而《三国演义》则不幸成为了这种文化现象的最佳载体之一!你说它能不被黑吗?不被黑才怪呢!
而且别忘了还有那些恶搞视频和同人文啊!在这些二次创作作品中作者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原本严肃正经的历史故事改编成各种搞笑无厘头的版本——比如把关羽塑造成一个爱打游戏的宅男把张飞塑造成一个暴躁老哥把赵云塑造成一个冷面帅哥……这些颠覆性的改编不仅让原著粉丝哭笑不得也让更多路人观众乐在其中……可以说在网络时代里对经典名著进行恶搞和调侃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而《三国演义》则不幸成为了这种趋势下的最佳素材来源之一……你说它能不被黑吗?不被黑才怪呢!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