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为什么不在魏国 商鞅是魏国人还是卫国人
商鞅的“魏国梦”破灭了
商鞅,这位战国时期的“改革狂人”,其实一开始并不是在秦国发迹的。他的老家在卫国,但他的“职场生涯”却是在魏国开始的。按理说,魏国作为当时的大国,资源丰富、人才济济,商鞅在这里应该能大展拳脚才对。可为什么他最后没在魏国混下去呢?这事儿得从他的性格说起。
商鞅这个人吧,虽然聪明绝顶,但性格有点“直男癌”。他看问题特别透彻,做事也特别果断,可就是不太会“做人”。在魏国的时候,他给魏惠王提了不少建议,比如怎么改革军队、怎么提高生产力之类的。按理说这些建议都是好建议,可问题是商鞅说话的方式太直接了,动不动就说魏惠王这不对那不对,搞得魏惠王心里很不爽。再加上商鞅这个人不太会拍马屁,不会说点好听的让领导开心,结果就是他在魏国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秦国的“橄榄枝”伸来了
就在商鞅在魏国混得越来越差的时候,秦国的秦孝公突然向他伸出了“橄榄枝”。秦孝公这个人吧,虽然年轻,但特别有野心。他听说商鞅是个能人,就派人去请他来秦国帮忙改革。商鞅一听有新机会了,二话不说就收拾行李去了秦国。
到了秦国后,商鞅的表现果然没让秦孝公失望。他提出了著名的“商鞅变法”,包括废除井田制、推行郡县制、奖励耕战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改革不仅让秦国的经济实力大大提升,还让军队战斗力爆表。可以说,没有商鞅的变法就没有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六国。而这一切的起点,正是秦孝公的那根“橄榄枝”。
魏国的“错失良机”
回头看看魏国这边呢?其实他们也不是不知道商鞅的能力。可问题是魏惠王这个人有点自负,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了,不需要别人指手画脚。再加上商鞅在魏国的那些同事们也不太喜欢他——毕竟谁愿意被一个外来的人抢了风头呢?结果就是他们眼睁睁看着商鞅去了秦国发光发热。
要是当初魏惠王能稍微放下点架子、听听商鞅的建议;要是那些同事们能稍微包容一点、给商鞅多点机会;说不定今天的历史就要改写了——也许统一六国的就不是秦始皇而是某个姓魏的君主了呢!可惜啊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