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的典故 张仪最著名的三个典故
张仪的“舌头”有多厉害?
说到张仪,大家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的“舌头”。没错,这位战国时期的纵横家,靠着一张嘴走遍天下,忽悠起人来简直是无人能敌。张仪的舌头可不是一般的厉害,据说他曾经在楚国被诬陷偷了玉璧,结果被楚王抓起来要砍头。这时候,张仪不慌不忙地对楚王说:“大王啊,您要是砍了我的头,那可就亏大了!我这舌头还在呢,您砍了头,我的舌头可就帮不了您了!”楚王一听,觉得有道理啊,这人虽然偷了玉璧,但他的舌头还能继续忽悠别人嘛!于是就把他放了。你看,张仪这招“以舌求生”简直是绝了!
不过话说回来,张仪的舌头可不是光用来保命的。他在战国时期可是个风云人物,靠着这张嘴游说各国君主,今天跟这个结盟,明天跟那个翻脸。最牛的是,他还曾经用一张嘴骗得秦国和齐国两大强国互相打起来!你说这舌头是不是比核武器还厉害?所以后来有人调侃说:“张仪的舌头要是断了,战国七雄可能早就统一了!”
张仪的“忽悠术”有多高明?
张仪不仅舌头厉害,他的忽悠术也是一绝。有一次他去见魏国的国君魏惠王,魏惠王本来对他没什么好感,觉得他就是个只会耍嘴皮子的家伙。结果张仪一开口就说:“大王啊,您知道为什么秦国这么强大吗?就是因为秦国的地理位置好啊!四面都是山河险阻,易守难攻。您看看魏国这边呢?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敌人想打过来简直是轻而易举!”魏惠王一听这话顿时慌了:“那怎么办啊?我们魏国岂不是要完蛋了?”
这时候张仪微微一笑:“不过大王别担心!我有个办法可以让魏国也变得像秦国一样安全!”魏惠王眼睛一亮:“什么办法?快说快说!”张仪慢悠悠地说:“很简单啊!只要您把黄河以北的土地割让给秦国就行了!这样一来秦国就成了您的天然屏障啦!”魏惠王一听这话差点没晕过去:这不就是让我自断臂膀吗?!但转念一想:好像也有点道理啊……于是就这么稀里糊涂地上了张仪的当。你看这忽悠术高不高明?简直是把人卖了还让人帮他数钱啊!
张仪的“职场生存法则”
别看张仪在各国君主面前忽悠得风生水起、威风八面但其实他在职场上的生存法则也挺有意思的。首先呢他特别懂得察言观色、见风使舵。比如有一次他去见赵国的赵武灵王赵武灵王本来对他爱答不理的但当他发现赵武灵王对骑射特别感兴趣时就立刻开始大谈特谈骑射的好处甚至还现场表演了一段骑射技巧把赵武灵王哄得眉开眼笑当场就任命他为客卿。你看这就是典型的投其所好、见机行事吧?
其次呢张仪还特别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化解矛盾。比如有一次他在秦国当丞相时手下有个叫公孙衍的大臣跟他不对付老是找茬挑刺儿想把他挤走。换成一般人可能早就气得跳脚或者直接跟对方干起来了但张仪却不慌不忙地找到公孙衍说:"老兄啊我知道你对我有意见但我这个人呢其实特别好相处只要你肯跟我合作我保证让你也飞黄腾达怎么样?"公孙衍一听这话顿时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心想:这家伙好像也没那么讨厌嘛于是就跟他握手言和成了好朋友。你看这就是典型的以柔克刚、化敌为友吧?所以后来有人评价说:"在职场上混得好的人不一定是最有才华的人但一定是最会做人的人而张仪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