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文艺观:不只是“诗三百”

说到孔子的文艺观,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诗三百”,好像孔子就是个整天捧着《诗经》摇头晃脑的老学究。其实啊,孔子的文艺观可不只是局限于几首古诗,他的文艺思想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从音乐到礼仪,从文学到艺术,样样都来。孔子认为,文艺不仅仅是娱乐消遣的工具,更是教育人、塑造人的重要手段。他老人家曾经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诗歌可以激发人的情感,礼仪可以让人站稳脚跟,而音乐则能让人达到完美的境界。所以你看,孔子的文艺观可不是简单的“背背诗、唱唱歌”那么肤浅。

孔子的文艺观主要见诸

文艺与道德:孔子的双重标准

孔子对文艺的要求可不低,他不仅要求文艺作品要有艺术性,还要求它们要有道德性。换句话说,孔子认为好的文艺作品不仅要好看、好听、好玩,还得有教育意义。他老人家曾经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里的“兴”是指激发情感,“观”是指观察社会现象,“群”是指团结人心,“怨”是指抒发不满情绪。总之啊,孔子认为文艺作品应该是多功能的:既能让你开心一笑、放松心情;又能让你思考人生、感悟社会;还能让你团结友爱、化解矛盾。这种双重标准虽然有点苛刻吧?但也确实让孔子的文艺观显得更加全面和深刻了。

文艺的实用性:孔子的现实主义

别看孔子整天讲仁义道德、礼仪规范什么的;其实他老人家也是个挺现实的人呢!在对待文艺问题上也是如此——他不仅关注文艺的美学价值和道德意义;还特别强调它的实用性!比如说吧?在《论语》里头就有这么一段话:“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奔以为?’”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啊?你就算把《诗经》背得滚瓜烂熟也没用——如果你不会用它来处理政务或者外交谈判的话!所以你看啊?在孔子眼里头呢?学《诗经》不是为了显摆自己有多博学多才——而是为了在现实生活中派上用场!这种实用主义的态度虽然有点功利吧?但也确实让孔子的文艺观显得更加接地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