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家族的“顶梁柱”还是“纸老虎”?

说到《红楼梦》里的贾政,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他那张严肃得像石头一样的脸。作为贾府的“顶梁柱”,贾政在家族中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但你要是仔细琢磨,这位“顶梁柱”其实有点像纸老虎——外表威严,内心却有点软弱。

分析贾政的人物形象 贾政的性格特点分析

贾政在家族中的角色,主要是负责维持家族的体面和规矩。他总是板着脸,动不动就训斥儿子贾宝玉,仿佛自己是个不苟言笑的道德楷模。可实际上呢?他对家族的实际事务并不怎么上心,更多时候是在装模作样地摆架子。比如,他对贾宝玉的教育方式,简直是“高压政策”的代表——动不动就打骂,恨不得把儿子培养成一个“完美无缺”的读书人。可结果呢?贾宝玉不仅没被他管住,反而越来越叛逆。这不禁让人怀疑,贾政到底是真有本事管教儿子,还是在用这种方式掩盖自己的无能?

再看看他在家族事务上的表现。虽然他是名义上的家主,但实际上很多事情都是由王熙凤等人在操持。贾政更像是一个“挂名领导”,平时不怎么参与具体事务,只有在出了大事的时候才会露个面、发个火。这种表现让人不禁想问:这位“顶梁柱”到底能不能撑起整个家族?还是说,他只是个表面上的“纸老虎”?

贾政的“双面人生”:严肃与无奈并存

别看贾政平时总是一副严肃的样子,其实他的内心世界也是挺复杂的。作为一个传统的士大夫阶层代表,贾政的生活其实充满了无奈和矛盾。他一方面要维持自己的威严形象,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现实中的种种困境。这种“双面人生”让他既显得有些可笑,又让人觉得有些可怜。

首先说说他的严肃形象。贾政在家族中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仿佛自己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对儿子的教育方式也是典型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动不动就打骂宝玉,恨不得把他培养成一个完美的读书人。可问题是,宝玉根本不吃这一套!每次被打骂后,宝玉反而更加叛逆了。这让贾政很是无奈:明明自己是为他好啊!怎么这孩子就是不听话呢?

再来看看他的无奈一面。作为一个传统的士大夫阶层代表人物之一(虽然他并没有真正考取功名), 贾政其实也面临着很多现实问题: 比如家族经济的衰落、官场的腐败等等……这些问题让他感到力不从心: 想管又管不了; 不管又不行……于是乎, 他就只能继续摆出一副严肃的样子来掩饰自己的无能和无奈了! 这种"双面人生"让读者既觉得好笑又觉得可怜: 好笑的是他那副装模作样的样子; 可怜的是他那颗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心!

贾政与时代:传统与变革的碰撞

说到《红楼梦》这部小说, 我们不得不提到它所处的时代背景: 清朝中期正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大背景下, 像贾政这样传统士大夫阶层代表人物所面临的困境就显得更加突出和典型了! 他们既要维护传统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比如对科举制度、宗法制度等等); 又要面对新兴思想和生活方式(比如商业化、世俗化等等)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这种"传统与变革"之间的碰撞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 既不愿意放弃传统; 又无法抗拒变革……于是乎, 他们就只能继续装模作样地维持自己那点可怜兮兮的"体面"了!

具体到小说中来看: 作为传统士大夫阶层代表人物之一(虽然他没有真正考取功名), 贾政显然是站在维护传统价值观念这一边的——比如他对科举制度、宗法制度等等都持肯定态度; 对新兴思想和生活方式则持否定态度……但问题是: 现实并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更新(比如商业化、世俗化等等), "旧秩序"正在逐渐瓦解,"新秩序"正在逐渐形成……而像他这样固守传统价值观念不放的人注定会被时代所淘汰!这一点从他对儿子教育失败就可以看出来: "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经行不通了; "自由发展个性才能成才"才是大势所趋!可惜的是: "老顽固们"(包括但不限于小说中描写的那些人)总是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于是乎,"悲剧性结局"(包括但不限于小说中描写的那些结局)也就不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