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板子哲学”

朱元璋,这位明朝的开国皇帝,可不是个好惹的主儿。他从小贫苦出身,一路打拼到皇帝宝座,深知权力来之不易。所以,他对大臣们的要求也是相当严格,稍有不慎,就可能被他“赏”一顿板子。这可不是普通的板子,而是那种打得你屁股开花、走路都得扶墙的板子。朱元璋的“板子哲学”简单粗暴:不听话?打!办事不力?打!说话不中听?打!总之,只要你让他不爽,板子就在等着你。

朱元璋打大臣板子 朱元璋的文化是谁教的

大臣们的“求生欲”

面对朱元璋的“板子哲学”,大臣们可谓是绞尽脑汁、花样百出地求生。有的官员为了不被打板子,天天研究朱元璋的喜好,揣摩他的心思;有的则是练就了一身“见风使舵”的本领,见势不妙立马跪地求饶;还有的干脆装病请假,躲在家里不敢出门。但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倒霉蛋被朱元璋逮住机会狠狠教训了一顿。有一次,一个大臣因为上朝迟到被朱元璋发现,结果当场就被打了二十大板。这可把其他大臣吓得不轻,从此以后,上朝时间提前了整整一个时辰!

板子的“威慑力”

朱元璋的板子不仅打得疼,还打得有艺术性。他不是随便找个太监就动手打人,而是亲自监督执行。有时候他还会在旁边点评:“这个力度不够啊!再重一点!”或者“打得不够对称啊!左边再来一下!”搞得执行打板子的太监们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久而久之,这板子的威慑力就出来了——大臣们见了朱元璋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乖巧听话。甚至有些大臣为了不被打板子,宁愿自己掏腰包给百姓修路、建桥、赈灾济贫——反正只要能让皇上高兴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