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年间的财政收入,真是“穷”得有特色

道光年间,清朝的财政收入可谓是“穷”得有特色。那时候,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靠农业税,也就是老百姓种地的收成。可问题是,那时候的老百姓也不富裕啊,种地的收成也就勉强糊口。所以,朝廷的财政收入也就跟着“糊口”了。再加上那时候的天灾人祸不断,什么洪水、旱灾、蝗虫,简直是“天灾套餐”,老百姓的日子不好过,朝廷的财政收入自然也就跟着“打折”了。

道光年间财政收入 清朝历年财政收入

不过,道光年间的财政收入也不是完全没有亮点。那时候的盐税和关税还是有点儿收入的。盐税嘛,就是老百姓吃盐要交税,虽然听起来有点儿“咸”,但好歹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关税呢,主要是对外贸易的税收,虽然那时候的对外贸易也不咋地,但好歹也是有点儿收入的。所以,道光年间的财政收入虽然“穷”得有特色,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

道光年间的财政支出,真是“花”得有创意

道光年间的财政支出也是“花”得有创意。那时候的朝廷开支主要用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官员的俸禄和军队的军费;另一个是皇室的日常开销和各种祭祀活动。官员的俸禄嘛,虽然听起来有点儿高大上,但实际上也没多少银子。军队的军费呢,更是捉襟见肘,士兵们的装备和伙食都不咋地。至于皇室的日常开销和各种祭祀活动嘛,那可真是“花”得有创意了。皇室的开销就不用说了,各种奢侈浪费是少不了的;祭祀活动呢,更是花钱如流水,什么祭天、祭祖、祭神明之类的活动一个接一个地搞。

不过呢, 道光皇帝本人倒是个节俭的主儿, 据说他连吃饭都舍不得多放几块肉, 衣服破了也舍不得换新的, 简直是个“抠门皇帝”的代表人物. 可问题是, 他再怎么节俭, 也架不住下面的人乱花钱啊. 所以, 道光年间的财政支出虽然“花”得有创意, 但也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道光年间的财政赤字, 真是"亏"得有水平

道光年间的财政赤字也是"亏"得有水平. 那时候的国家财政状况可以说是入不敷出, 年年赤字. 为什么呢? 一方面是因为前面说的那些原因: 农业税收不上来多少银子; 盐税和关税虽然有点儿收入但也不多; 官员俸禄和军队军费的开支又大; 皇室开销和祭祀活动又花钱如流水. 另一方面呢,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不仅让清朝赔了一大笔银子出去(也就是所谓的"赔款"), 还让清朝的经济受到了重创(比如茶叶和丝绸等传统出口商品的市场被英国等西方国家抢走了). 所以啊, 道光年间的财政赤字可以说是内外交困的结果.

不过呢, 面对这么严重的财政赤字问题, 道光皇帝和他的大臣们也不是没有想办法解决过. 比如他们就曾经试图通过改革税收制度来增加收入(比如增加一些新的税种); 或者通过裁减冗员来减少开支(比如裁撤一些不必要的官员职位). 但是这些措施的效果都不太理想: 增加新税种吧老百姓怨声载道; 裁减冗员吧又得罪了不少既得利益者. 所以啊, 道光年间的财政赤字问题最后还是没能得到根本解决.

道光年间, 财政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