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争霸,谁是老大?

战国时期,七个国家像七个调皮的小孩,天天打架,谁也不服谁。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家伙,个个都想当老大。齐国觉得自己有钱,楚国觉得自己地盘大,燕国觉得自己有文化,韩赵魏三家分晋后也不甘示弱,秦国则默默积蓄力量,准备一鸣惊人。

战国时期七国故事 战国七雄之外的小国

这七个国家的关系就像一场大型相亲节目,今天你和我好,明天我和他好,后天大家一起打你。今天齐楚联盟打魏国,明天魏韩联手打赵国,后天赵燕结盟打秦国。总之就是一团乱麻,谁也理不清。

不过在这场混战中,秦国渐渐崭露头角。秦国的君主们一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似的,拼命发展军事和经济。尤其是那个叫商鞅的家伙来了之后,秦国的改革搞得风生水起。什么“军功爵位制”啊,“连坐法”啊,听起来就让人头皮发麻。不过效果倒是不错,秦国的实力蹭蹭往上涨。

名将辈出,战火纷飞

战国时期的名将多得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不清。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孙膑、庞涓……这些名字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能写一本书。他们打仗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喜欢正面硬刚;有的擅长偷袭;有的精通计谋;还有的直接玩心理战。

最搞笑的是孙膑和庞涓这对师兄弟的故事。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华,就把他的膝盖骨给挖了(真是个狠人)。结果孙膑装疯卖傻逃到齐国后反而把庞涓给耍得团团转。最后在马陵之战中用计把庞涓给活活气死了(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吧)。

还有那个白起将军就更厉害了!他打仗从来不知道什么叫“仁慈”——坑杀降卒40万的事迹至今还让人毛骨悚然(不过据说后来他自己也没好下场)。不过话说回来,战国时期的将领们似乎都挺迷信的——动不动就搞个占卜啊、祭祀啊什么的(大概是觉得打仗也要讲点“天时地利人和”吧)。

百家争鸣,思想碰撞

战国时期不仅是军事上的乱世;更是思想上的黄金时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各种学派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每个学派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吵得不可开交(这大概就是最早的“学术辩论会”吧)!

孔子周游列国推销他的“仁政”理念——结果到处碰壁(看来那时候的人都不太喜欢听老人家唠叨);老子写完《道德经》后就骑着青牛跑了——留下一堆谜语让人猜(这老爷子也太任性了吧);墨子整天喊着要“兼爱非攻”——结果被其他学派嘲笑为“理想主义者”(不过他的机关术倒是挺厉害的);韩非子则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那套严刑峻法的理论后来被秦始皇用得淋漓尽致(可惜最后自己也难逃厄运)!

这些思想家们不仅在理论上较劲;在生活中也经常互怼——孟子就经常怼杨朱和墨子:“无君无父是禽兽也!”(这话也太损了吧);庄子则整天说别人都是“井底之蛙”——自己却逍遥自在地过着隐居生活(这大概就是最早的“键盘侠”吧)!总之那段时间的思想界热闹非凡;各种新奇的观点层出不穷;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