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从“圣经”到“冷门”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这门曾经红极一时的学问,突然间就像是从“圣经”变成了“冷门”。你想想,以前大家都捧着《论语》、《孟子》当宝,恨不得睡觉都抱着它们。可到了这个时期,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大家开始觉得,这些书里的道理虽然好,但好像有点过时了。就像你今天还在用诺基亚手机一样,虽然它曾经很牛,但现在谁还用啊?

魏晋南北朝儒学受到冲击

这个时期的文人墨客们,开始对儒学产生了怀疑。他们觉得,儒学讲的那些仁义道德、君臣父子,虽然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在现实生活中好像不太实用。比如说,你跟一个土匪讲仁义道德,他可能会笑着说:“兄弟,你是不是傻?”于是乎,大家开始寻找新的思想武器。这时候,道家、佛教这些“新潮”思想就开始流行起来了。

道家:从“配角”到“主角”

在这个时期,道家突然从“配角”变成了“主角”。以前大家都觉得道家是儒学的补充,是那种“偶尔看看、调剂一下”的东西。可到了魏晋南北朝,道家突然就成了大家的“心头好”。为什么呢?因为道家讲的那些东西太实用了!比如说,道家告诉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这些道理听起来简单,但在那个乱世里特别管用。你想啊,那时候天下大乱、战火纷飞,谁还有心思去搞什么仁义道德啊?大家都想着怎么活下去才是正经事。

于是乎,很多文人墨客开始转向道家思想。他们觉得,与其整天想着怎么当个好官、怎么孝顺父母(当然这些也很重要),不如先想想怎么让自己活得轻松一点、自在一点。于是乎,他们开始追求那种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比如说竹林七贤这些人(嵇康、阮籍他们)就是典型代表。他们整天喝酒、弹琴、写诗(当然有时候也骂骂人)反正就是不干正事(开玩笑的)!但他们的生活态度却影响了很多人——大家都觉得这种生活挺好的!

佛教:从“外来户”到“本地人”

除了道家之外呢?佛教在这个时期也突然火了起来!以前佛教在中国就是个“外来户”——大家虽然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存在(毕竟丝绸之路嘛)但真正信的人并不多(除了那些贵族和皇帝们)可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呢?佛教突然就成了大家的“本地人”——大家都开始信佛了!为什么呢?因为佛教讲的那些东西太有吸引力了!比如说轮回转世啊、因果报应啊等等等等……这些东西听起来特别神秘也特别有吸引力!你想啊:如果你这辈子过得不好下辈子就能投胎当皇帝;如果你这辈子做了坏事下辈子就得当猪狗……这多刺激啊!所以很多人都开始信佛了——反正信佛又不要钱对吧?而且还能给自己找个心理安慰——万一真的有来世呢?那我现在受的苦不就值得了吗?所以佛教在这个时期迅速发展起来了——寺庙越来越多僧人也越来越多……总之就是一片繁荣景象!当然了……这种繁荣背后也有很多问题存在(比如有些人利用宗教骗钱啊什么的)但这并不影响佛教在这个时期的火爆程度!总之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儒学确实受到了很大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彻底完蛋了;相反地它还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毕竟嘛……任何一种思想都不可能永远保持不变对吧?关键是要与时俱进才行!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吧……下次再聊别的哈!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