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敲钟 古代敲钟意味着什么
古代敲钟的那些事儿
说到古代敲钟,你可能立马想到的是寺庙里的和尚,或者皇宫里的太监。其实,敲钟这活儿在古代可是个技术活,不是谁都能干的。首先,你得有一口好钟,这钟可不是随便找个铁匠打个铁疙瘩就能用的。古代的钟大多是用青铜铸造的,工艺复杂,成本高昂。所以,能敲得起钟的地方,要么是寺庙香火旺盛,要么是皇宫财大气粗。
其次,敲钟的人也得有点本事。你以为拿着根棍子“咣咣咣”一顿乱敲就完事了?那可不行!敲钟讲究节奏和力度,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点,敲法都不一样。比如早上起床要敲晨钟,声音要清脆响亮;晚上睡觉要敲暮鼓,声音要低沉悠长。要是你一不小心敲错了节奏,或者用力过猛把钟给敲裂了,那可就麻烦大了——轻则被罚去扫地三个月,重则直接卷铺盖走人。
敲钟的那些趣事
古代敲钟不仅是个技术活儿,还是个“社交”活儿。你想啊,一口大钟挂在高高的地方,周围的人都能听到。所以,有时候敲钟还能起到“广播”的作用。比如村里有人结婚、生孩子、办丧事什么的,都会请人去敲几下钟,告诉大家:“嘿!我们家有喜事/丧事啦!”这样一来二去,村里的人都知道了消息,该送礼的送礼,该帮忙的帮忙。
更有意思的是,有时候敲钟还能“治病”。据说古代有个村子闹瘟疫,村里的人都病倒了。后来有个江湖郎中路过村子时说:“你们这村子风水不好啊!得找个阳气足的地方挂口大钟才行!”于是村里人赶紧集资买了一口大钟挂起来。结果你猜怎么着?自从挂了这口大钟后,村里的人竟然真的慢慢好起来了!虽然后来有人揭穿说那江湖郎中就是个骗子——他其实是在大钟里偷偷放了些草药——但村民们还是觉得这口大钟有灵性。从此以后每逢初一十五都要去拜拜这口“神钟”。
现代人对古代敲钟的误解
现代人对古代敲钟有不少误解和想象——尤其是那些古装剧看多了的小伙伴们更是如此。比如很多人以为古代人每天早上都是被寺庙里的和尚用洪亮的晨钟声叫醒的;还有人以为皇宫里每天早朝前都要先来几下震天响的“上朝号角”……其实啊这些都只是影视剧为了制造气氛而编出来的情节而已!真实的情况是:古代人大多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根本不需要什么晨昏定省之类的仪式感来提醒自己该起床或该睡觉了!至于皇宫里嘛……皇帝和大臣们都是住在一块儿的(当然不是睡一张床啦)所以也不需要用什么号角声来通知大家该上朝了——直接派个小太监跑过去喊一声不就得了?多省事儿啊!再说了……要是真用号角声通知上朝的话……万一哪天号角坏了或者吹号角的人睡过头了呢?那岂不是要耽误国家大事?!所以啊……还是小太监靠谱点儿~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