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权的出场:一个低调的“官二代”

黄权,字公衡,这名字一听就有点“官味儿”,果然,他爹是蜀郡的督邮,相当于现在的市纪委书记。不过黄权可不是那种仗着老爸有权有势就横行霸道的“官二代”,他从小就是个低调的主儿。你别看他在《三国志》里出场不多,但每次出场都挺有戏。

三国志黄权传 黄权传原文

黄权年轻时在刘璋手下干活,刘璋这人吧,虽然不是什么明主,但对黄权还是挺器重的。黄权呢,也挺会来事儿,知道刘璋喜欢听好话,就时不时给他灌点“心灵鸡汤”。比如刘璋想请刘备来帮忙打张鲁,黄权就站出来劝:“老板啊,刘备这人可不简单,您请他来帮忙,小心引狼入室啊!”可惜刘璋不听,结果刘备来了之后果然把刘璋的地盘给占了。黄权一看形势不对,赶紧溜了。

跳槽刘备:从“敌营”到“友军”

黄权从刘璋那儿跑出来后,直接投奔了刘备。你可能会问:“黄权不是劝刘璋别请刘备吗?怎么自己倒跑去投奔了?”这事儿说来也挺有意思。黄权虽然之前劝刘璋别请刘备,但他心里其实也明白,刘备是个有本事的人。再说了,当时天下大乱,谁不想找个靠谱的老板跟着混呢?

刘备对黄权的到来还是挺欢迎的。毕竟黄权在刘璋那儿干过一段时间,对益州的情况比较熟悉。于是刘备就让黄权当了个偏将军,相当于现在的副师长。别看这职位不高不低,但黄权干得挺卖力。后来刘备称帝后准备伐吴的时候,还特意让黄权当了个镇北将军,负责防御魏国那边的事儿。

最后的抉择:从蜀国到魏国

要说黄权的职业生涯里最戏剧性的一幕,那还得是他从蜀国跳槽到魏国的事儿。当时刘备伐吴失败后病死了(没错就是那个著名的夷陵之战), 蜀国这边由诸葛亮接手。按理说, 黄权应该继续跟着诸葛亮干, 但他却选择了投降魏国, 成了曹丕的手下。

这事说起来也挺无奈的: 当时魏国和吴国联手对付蜀国, 把蜀国的路给堵死了; 而诸葛亮又忙着整顿内部, 没空管他; 再加上他自己带的部队也被困住了, 没法回蜀国; 所以只好投降了魏国. 曹丕对这位新来的"叛将"倒是挺客气, 还封了他个车骑将军、育阳侯, 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兼军区司令. 不过说实话, 在魏国那边, 黄权的地位可比在蜀国高多了. 看来"跳槽"有时候还真能带来升职加薪啊! 不过话说回来, 虽然职位高了待遇好了, 但估计心里还是有点小失落吧——毕竟自己曾经也是蜀国的"老员工"嘛! 而且后来诸葛亮北伐的时候还特意派人去打听他的消息呢——看来诸葛亮对他还是挺关心的. 只可惜那时候他已经去世了. 唉...人生啊...有时候就是这么充满戏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