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歇后语
马谡的“自信”与诸葛亮的“无奈”
话说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北伐,派了马谡去守街亭。这马谡啊,可是个“自信满满”的主儿,觉得自己读过几本兵书,就能横扫千军。他跟诸葛亮打包票:“丞相放心,我一定把街亭守得固若金汤!”诸葛亮听了,心里虽然有点打鼓,但想着马谡毕竟是个人才,也就点头同意了。
结果呢?马谡到了街亭,完全不听副将王平的建议,非要跑到山上扎营。王平劝他:“咱们在山上扎营,万一敌人断了水源,咱们可就完了!”马谡却一脸不屑:“你懂什么?兵法上说‘居高临下’,我这是战术!”王平无奈,只好随他去了。
没过多久,魏军大将张郃来了。张郃一看马谡在山上扎营,心里乐开了花:“这小子真是个‘送分题’啊!”于是他派人断了山上的水源。马谡的军队渴得不行,士气大减。张郃趁机发动进攻,马谡的军队溃不成军。街亭就这么丢了。
诸葛亮的“挥泪”与“斩马谡”
诸葛亮听说街亭丢了,心里那个气啊!他赶紧召集众将商议对策。这时候有人提议:“丞相,马谡虽然犯了错,但他毕竟是个有才华的人,不如给他个机会戴罪立功吧?”诸葛亮摇了摇头:“军法如山,不能因为他是个人才就网开一面。否则以后谁还会遵守军纪?”
于是诸葛亮下令把马谡抓来问罪。马谡知道自己闯了大祸,跪在地上痛哭流涕:“丞相饶命啊!我一时糊涂……”诸葛亮看着这个曾经自己寄予厚望的年轻人,心里也是五味杂陈。他叹了口气:“你知不知道你这一错,害了多少将士?军法无情啊!”说完这句话的时候诸葛亮的眼睛都红了——这可是真的“挥泪斩马谡”啊!
最后诸葛亮还是下令斩了马谡。斩完之后他还亲自去祭奠那些因为这次失败而牺牲的将士们——这一幕看得人心里酸酸的。你说这诸葛亮也真是够难的既要维护军纪又要面对自己培养的人才被斩杀的痛苦真是进退两难啊!
歇后语背后的智慧与教训
后来人们就用“挥泪斩马谡”这个故事编了个歇后语——“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意思是说为了整体的利益不得不做出一些让人心痛的决定虽然很舍不得但还是要这么做这样才能保证整个团队的稳定和发展嘛!你看这歇后语多有智慧啊!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在面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冲突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取舍不能因为一时的感情用事而影响大局的发展否则就会像马谡一样付出惨重的代价哦对了还有个类似的歇后语叫“割袍断义——情断义绝”不过这个故事发生在曹操和刘备身上跟我们今天讲的主题不太一样就不展开说了哈!总之呢这些歇后语都是老祖宗们用血和泪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借鉴哦!记住啦做人做事都要有大局观不能太任性否则就会像那个自以为是的马谡一样最后落得个悲惨的下场那可就太不划算啦!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大家都能从中学到点什么下次再见咯拜拜~~~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