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的“草根”气质

义和团运动,这事儿得从它的“草根”气质说起。你看啊,这帮人大多是农民、手工业者,还有些小商贩,反正就是社会底层的那群人。他们平时种地的种地,打铁的打铁,卖菜的卖菜,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突然有一天,听说洋鬼子要来抢咱们的地盘,这还得了?于是乎,大家一拍即合,组了个“义和团”,准备跟洋人干一仗。

义和团运动的阶级 义和团运动是哪个阶级

这些草根兄弟们,虽然没啥文化,但个个都是实干家。他们相信自己有神功护体,刀枪不入,所以打起仗来特别猛。你想想,一群穿着红裤衩、拿着大刀的农民兄弟,冲向洋人的枪炮阵地,那场面得多壮观啊!虽然最后结果不太理想吧,但他们的勇气和决心还是值得点赞的。

地主阶级的“两面派”

说到义和团运动中的地主阶级,那可真是“两面派”的代表。这些地主老爷们平时在村里作威作福,压榨农民兄弟的血汗钱。可一旦听说洋人要来了,他们立马换了一副嘴脸。一方面呢,他们害怕洋人抢走他们的土地和财产;另一方面呢,他们又不想得罪朝廷和洋人。于是乎,他们就在义和团和朝廷之间摇摆不定。

有些地主老爷们还挺聪明,他们表面上支持义和团,暗地里却偷偷给洋人通风报信。这样一来呢,既不得罪朝廷和洋人,又能保住自己的利益。你说这招高不高?不过呢,这种“两面派”的做法最后也没啥好下场。等到义和团失败了之后呢?这些地主老爷们也被清算了呗!所以说啊:做人还是要厚道一点儿!

清政府的“甩锅侠”

最后咱们再来说说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中的表现吧!这帮家伙简直就是“甩锅侠”的典范啊!一开始呢?清政府对义和团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后来看到义和团闹得太大了;就开始担心起来;再后来干脆直接甩锅给义和团了呗!反正就是一句话:“这都是义和团的错!跟我们没关系!”

你说这清政府也太不厚道了吧?人家义和团好歹也是为了保卫国家才起来反抗的嘛!结果你倒好;直接把人家卖了呗!不过呢;这也不能全怪清政府;毕竟那时候清朝已经是个烂摊子了嘛;内忧外患一大堆;根本就顾不过来嘛!所以说啊:有时候甩锅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