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的“县令初体验”

庞统,这位三国时期的“凤雏”,虽然名气不小,但刚开始当县令的时候,那可真是“凤雏变鸡雏”。话说庞统刚到任的那天,县衙门口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大家都在想,这位新来的县令会不会是个厉害角色?结果庞统一露面,穿着一身皱巴巴的官服,手里还拿着个破旧的扇子,活脱脱一个“落魄书生”。百姓们一看,心里都嘀咕:“这县令靠谱吗?”

庞统当县令 庞统当知县的下一句

庞统倒是不慌不忙,进了县衙就往椅子上一坐,开始处理公务。可是他处理公务的方式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他不是像其他县令那样一本正经地审案子、断案子,而是把所有案卷往桌子上一堆,然后就开始呼呼大睡。百姓们一看,这还得了?这不是明摆着不干活吗?于是纷纷跑到刘备那里告状:“大人啊,您派来的那个县令整天睡觉,根本不管事!”

刘备一听也急了,心想:“庞统啊庞统,你这不是给我添乱吗?”于是赶紧派人去查探情况。结果派去的人回来报告说:“庞大人确实整天睡觉,但他醒来的时候就把所有案子都处理完了!”刘备一听更糊涂了:“这是什么操作?睡觉还能断案?”后来才知道,原来庞统是故意装睡的。他趁着睡觉的时候在脑子里把所有案子都过了一遍,醒来后直接下判决书。这样一来既省时间又省力气,效率还特别高。刘备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庞统是在用‘懒人’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啊!”

庞统的“智慧断案法”

庞统的断案方式虽然看起来懒散,但其实充满了智慧。他不像其他县令那样拘泥于繁琐的法律条文和程序,而是用一种更灵活、更高效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有一次,有个百姓来告状说自己的牛被偷了。按照一般的程序,县令得派人去调查、取证、审问嫌疑人等等一系列繁琐的操作。但庞统不一样,他直接问那个百姓:“你的牛平时喜欢吃什么草?喜欢在什么地方活动?”百姓一一回答后,庞统就让人带着那个百姓去找牛。结果没走多远就找到了那头牛——原来它只是跑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吃草去了!

还有一次有个商人来告状说自己的货物被劫了。按照一般的程序得花上好几天甚至好几个月才能破案。但庞统听了商人的描述后直接问:“你的货物是什么时候被劫的?当时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商人回答说是在晚上被劫的而且听到了马蹄声和喊叫声。庞统一听立刻让人去查附近的马厩和驿站发现果然有一伙人在那天晚上租用了马匹而且行踪诡异最后顺藤摸瓜抓住了劫匪找回了货物!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可以说庞统的断案方式既简单又高效既省时又省力而且效果还特别好!难怪后来大家都说:“别看庞大人整天睡觉可他断起案来比谁都厉害!”其实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用最少的精力做最多的事情!这种智慧不仅体现在断案上更体现在他对生活的态度上——能偷懒的时候绝不勤快该勤快的时候绝不偷懒!这种生活哲学在当时可是独树一帜啊!

庞统的“职场生存之道”

虽然庞统在当县令期间表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能力但他也深知职场生存之道——有时候光有能力是不够的还得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好上下级关系如何应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才行!比如有一次刘备派人来视察工作那位官员一看庞统整天睡觉不管事就准备回去告状但还没等他开口呢就被庞统一番话给堵回去了!原来啊那位官员自己也有不少问题被抓住了小辫子最后不但没告成状反而还得感谢庞统帮他解决了麻烦!这样一来既保住了自己的职位又赢得了上司的好感真是一举两得啊!

还有一次有个下属看不惯庞统一副懒散的样子就在背后说他坏话结果被别人传到了刘备耳朵里刘备一听也觉得有点不对劲就准备找机会敲打敲打他可还没等刘备开口呢就被诸葛亮给拦住了原来诸葛亮早就看出了其中的奥妙——与其让刘备去敲打不如让他在实践中自己去领悟这样既能保护他的面子又能让他学到东西何乐而不为呢?果然没过多久那个下属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再也不敢在背后说三道四了反而成了支持拥护者之一真是应了那句话——聪明反被聪明误啊!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诸葛亮的巧妙安排和周旋可以说在这方面诸葛亮也是功不可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