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玉引发的“血案”

你知道吗?一块玉石,竟然能引发一场外交风波,甚至差点让两个国家打起来!这可不是什么玄幻小说,而是真实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故事。这块玉石就是著名的和氏璧,它的故事被后人称为“完璧归赵”。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现代的“快递丢失案”?只不过这个“快递”价值连城,丢了可不是赔钱那么简单。

完璧归赵的历史典故 完毕完璧归赵的主人公

话说这和氏璧原本是楚国的宝贝,后来被赵国抢走了。秦国一看,这宝贝不错啊,也想抢过来。于是秦王就派人去赵国,说:“你们这块玉不错,我用十五座城池换它,怎么样?”赵王一听,心里直打鼓:这秦王不会是想骗我吧?可是不答应吧,又怕得罪秦国。于是赵王找来了蔺相如,让他去跟秦王谈判。蔺相如可不是一般人,他可是战国时期的“谈判专家”。

蔺相如的“神操作”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了秦国,心里早就打好了算盘。他知道秦王肯定没安好心,所以一到秦国就先把和氏璧拿出来给秦王看。秦王一看这玉石晶莹剔透、光彩夺目,眼睛都直了。可就在秦王准备把玉石收起来的时候,蔺相如突然说:“大王,这玉石有个小瑕疵,我得指给您看。”说完就把玉石拿回来仔细检查。

其实哪有什么瑕疵啊!蔺相如就是想找个借口把玉石拿回来。然后他站在柱子旁边说:“大王要是想强抢这块玉石,我就把它砸碎了!反正我回去也是死路一条,不如和大王的宝贝同归于尽!”秦王一听这话吓坏了:这要是真把和氏璧砸了可怎么办?于是赶紧答应先把十五座城池给赵国。蔺相如这才松了一口气:计划成功!

完璧归赵的结局

不过事情还没完呢!虽然秦王答应给城池了,但蔺相如还是不放心。他怕秦王反悔或者使诈(毕竟战国时期的人都不太讲信用),于是就想了个办法:先让手下偷偷带着和氏璧回赵国去了!等到手下安全到达赵国后才告诉秦王真相:不好意思啊大王,我们家主子已经把玉石送回去了!这下轮到秦王傻眼了:这不是明摆着耍我吗?可又拿蔺相如没办法——总不能因为一块玉就把使者杀了啊(那可就真成强盗了)!最后只能放蔺相如回去了事。

就这样经过一番斗智斗勇(当然主要是靠蔺相如的机智)后终于实现了“完璧归赵”——不仅保住了宝贝还顺便教训了一下贪心的秦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面对强权时有时候光靠硬碰硬是不行的还得动动脑子才行哦!而且也提醒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像某些人一样总想着占别人便宜(比如那位想用十五座城换一块玉的某位大人物)不然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呢!总之这个故事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故事啊!希望大家都能从这个故事中学到点什么并且记住那两个关键字——完璧、归赵哦!